凡人小事| 朱涛:敲开房门,打开心门
“爸爸,我是夕夕,我来看您了,你开门好不好?”
这原本是一场普通的离婚纠纷,被告却没有出现,朱涛庭长看着空荡荡的被告席,右手紧握法槌,心中思绪万千。
原告余某与被告许某于2012年结婚,2013年生育女儿许小夕,原本是幸福的一家人,然而好景不长,许某因工作生活失意逐渐封闭自我,沉迷于网络世界,已经三年多未出门更未工作,父母亲友都劝说无用,余某无奈选择离婚,但没想到许某没有出席庭审。
“难道就直接按部就班开庭后判决处理吗?”朱涛深知,一纸判决或许能解除两人的婚姻关系,但不能真正化解矛盾,思虑再三,决定邀请村干部与余某一同前往许某家中。
然而到了许某家,却吃了个“闭门羹”,许某拒绝沟通,门都不愿开,朱涛与村干部轮番劝说,可是效果甚微。“没得法的,他这几年都是这个样子”,许某的父母无奈摇摇头,早已是泪流满面。
朱涛看着紧闭的房门陷入沉思,“要放弃吗?就这样一走了之吗?就算能顺利离婚,孩子以后该怎么办呢?”想到小夕,朱涛突然有了主意,不如让小夕试试。
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小夕已经数年没见到爸爸了,她既害怕又紧张,迟迟不敢上前,朱涛看出她的犹豫,轻声安慰小夕,希望她能站出来帮助爸爸,在大家的鼓励下,小夕鼓起勇气来到房门前,砰砰砰,小夕轻轻敲着房门,“爸爸,我是夕夕,我来看您了,你开门好不好?”在场的众人心中充满忐忑,不知道这个办法是否有效。
“吱扭”一声不知道过了多久,房门终于打开了,许某缓缓走出房间,眼含泪水,与女儿紧紧相拥。
朱涛看着眼前的一幕,松了口气,自己的坚持总算没有白费,为了彻底解决矛盾,朱涛趁热打铁,与许某作心理疏导,鼓励许某走出房门,重新接触社会,积极面对生活,虽然婚姻关系已经结束,但女儿小夕的成长不能没有父亲的关怀。听完朱涛的话,许某陷入沉思,最后他向朱涛坦言,自己无意拖累妻子和女儿,他同意离婚也愿意在调解书上签字。
这一场历时三年的离婚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耗时二十多天,正是因为朱涛秉着“和”的观念、贯彻“情”的基调、坚持“调”的做法,坚持既追求“案结”,更追求“事了”,才敲开了许某的房门,也打开了父女的心门。
作为汉川市分水法庭唯一的员额法官,朱涛庭长平易近人,待人接物耐心细致,分水镇的居民对朱涛称赞有加。在朱涛看来,法庭不大连社会,法槌虽小重千斤,案件无论大小,都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企业发展、社会和谐。正是一丝不苟致力于为群众办好一件又一件小事的工匠精神,让朱涛庭长取得群众的信任与称赞。
朱涛1997年进入汉川法院工作至今,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被评为汉川市政法委“十佳政法干警”,2006年被孝感中院评为孝感市法院系统调解能手,2011年获汉川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21年获汉川市人民法院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获平安孝感先进个人,同时多年被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
作为基层人民法庭庭长、办案法官,朱涛坚持依法办案,用情止争,以如我在诉的要求和标准办好民生小案,解民众难事,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自己深爱着的热土,深爱着的乡亲,深爱着的基层司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