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出清,让司法判决不打“白条”
法院执行工作中时常遇到找不到人、查不到财产、财产无法处置等情况,导致胜诉权益无法及时兑现,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要解开“执行不能”的桎梏,将更多胜诉权益转化为真金白银,推进“终本出清”势在必行。
近年来,汉川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构建终本案件出清新机制,在打通终本案件出清衔接路径“阻梗”基础上,摸排建立案件台账、巧用善用执行措施、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将“终本出清”工作入细入实入深,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公正感受度。今年以来,共完成终本出清280件,执行到位标的6859万元。
完善制度建设,绘好行动攻坚“作战图”
如何精准识别“失能”案件,腾出精力攻克“失信”案件,推动躺在“终本库”里的“沉睡”案件快速出仓?首先要摸清底数给执行积案“历史包袱”减负释压。
汉川法院制定《关于开展终本清仓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拟定攻坚步骤,从制度层面对终本清仓运行机制予以规范。按照不同类别,对终本案件建立清单台账分类和集中管理,列明案件相关信息,有助于更精确地识别和处理各类案件,提高执行效率。
聚焦终本案件库中的“执行难”案件,开展涉民生、涉金融、涉小标的案件等专项清仓执行行动,充分运用约谈、拘传、拘留等强制措施,及时控制被执行人或其财产,极大地提高了执行的及时性和成功率。
2024年以来,汉川法院开展“终本出清”专项集中执行行动15次,出警125人次,拘传223人次,拘留85人,执结案件117件,让更多“纸上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强化联动执行,弹好横向联动“协奏曲”
“法官,你们申请协助查找的人已经被我们传唤至派出所,请你们尽快派人过来办理手续。”汉川市分水镇派出所民警在电话中说道。
李某申请执行黄某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执行中穷尽财产调查措施仍未查询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2024年,按照“终本出清”专项执行行动的安排部署,汉川法院对终本库案件进行筛查,因被执行人一直下落不明,法院将被执行人黄某的身份信息推送公安机关协查,后通过与分水镇派出所联动配合,分水镇派出所协助将被执行人黄某传唤至派出所,执行法官与申请执行人前往派出所协商和解,最终被执行人当场履行10000元执行款, 双方当事人就余款达成和解协议。
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找寻困难成为“清仓”行动严峻的挑战, 自“终本出清”行动开展以来,汉川法院执行局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依托党委政府,深化“法院+公安”联动机制,与公安完善了信息查询、人财查控、布控拘留、局所对接、拒执打击等五项协作细则,积极推进旧案化解, 确保了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024年以来,公安机关协助查找被执行人下落300余次,协助拘留被执行人40人次,强制执行到位金额600余万元。
突出源头预防,下好标本兼治“一盘棋”
“有了法院出具的《预查废证明》,我们核销处理就方便多了,不用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能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真是便捷高效的好机制!”在收到《预查废证明》后,金融机构代理人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5月21日,汉川法院发出全市首份《预查废证明》,这是汉川法院深化诉源治理、执源治理,探索多元化解纠纷的又一创新路径。
终本清仓不仅要“清”,更要“控”。为控制终本案件增量,汉川法院多措并举开展“执源治理、终本出清”齐治双效。
对申请执行人为金融机构且案由为信用卡、借款合同纠纷的终本案件,综合标的金额、被执行人情况、担保情况等,推行核销预查废证明制度,向金融机构出具《预查废证明》,减少执行案件数量;对涉抚养费、赡养费等案件,强化执前督促履行;对涉金融案件,引导金融机构依法自力催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对未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执行制裁等措施的案件,一律退回整改或继续执行。同时探索“执前和解”模式,建立执前和解中心,对于案情简单、标的较小的执行案件在执前强化督促履行,激励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2024年以来,通过执行和解出清的终本案件达到163件,到位标的达2860万元,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和实质性化解效果明显。
有“判”必行,不留“白条”。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也是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环节。汉川法院将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因案施策,运用好“交叉执行”“执破融合”等措施,不断推进终本案件清仓见底,尽最大努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持续畅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