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 本色不变 战"疫"场上铸军魂
1972年出生的胡卫刚,是汉川市人民法院的一名法警。浓眉大眼,方脸寸头,站姿笔挺,步履铿锵,从他身上,至今都看得出来他有当过兵的影子。1996年从部队退役后,他先后在汉川法院多个法庭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他是最早一批下沉到村开展工作的法院干警,也是法院驻守“疫”线为数不多的军转战士。
听从召唤,重返疫情战场
2020年1月26日,疫情的战火已经烧到川城大地,疫情的硝烟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挑动着人们的神经。胡卫刚与大多数法院干警一样,积极响应院党组号召,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最前面。那天是大年初二,当天下午,他简单收拾行李,带上日常洗漱用品,与亲人简短话别,便匆忙奔向了抗“疫”战场。
“我走了,你们在家注意身体!”对于他的这种告别方式,家里人早已见怪不怪。以前开庭执勤、应急处突、执行重大任务,他说的最多的也是“我走了”这三个字。但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面对的是疫情的战场,家人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
父母试图挽留他,他说:“作为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要去哪里;作为退役军人,国有难,召必回!”“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部队的作风和精神早已刻进了他的骨髓。临走前,妻子嘱咐他:“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尽快平安归来!”
带头动员,时刻冲锋在前
汉川市分水镇联合村是胡卫刚的驻点村,作为工作队长,一到村,他便与村干部敲定工作思路,迅速开展工作。信息摸排、体温检测、封路设卡、执勤布点、宣传教育、巡查劝阻、全村消杀等一系列工作随即展开。联合村现有人口2059人,仅用两天时间,他就带领队员摸排实际在家人员1420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151人。针对武汉返乡对象,他安排人员重点跟踪,每天测量体温上报情况,从严落实隔离措施。
每一项工作,他不仅亲自部署,还身先士卒冲在前面。村民住户分散,没有通勤车,他就靠两条腿步行,一天围着村子转几圈下来,脚板变成了铁板。工作人员人手不足,他就在村召开党员大会,动员全村党员参与到防控中来。在他的主导下,全村防控工作力量分成三个小组,一组负责巡逻、封路;一组负责查体温、卡口登记;一组应急处突,防止村民聚集、打牌、秸秆焚烧等。经过分工明确的严格管控,联合村至今无一例疑似和确诊病例。
科学防控,争取群众理解
基层工作难做是村干部的普遍共识。工作之初,胡卫刚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在道屋路场和各个执勤卡点,对工作队的劝阻,很多群众不理解。特别是随着管控措施的升级,群众被长时间限制在家、禁足出户,少数居民出现不安和对立情绪。对此,胡卫刚总是带领队员一遍又一遍做思想工作,宣传疫情防控形势,解释相关政策规定。“非常时期非常举措,现在不出门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出远门,现在不相聚是为了今后更好地长相聚。请大家克服困难,耐心等待,配合我们工作,等疫情散去,大家想怎么出门就怎么出门。”面对群众的不解,他总是这样好言相劝。
群众购物、买药不方便,他联系专人登记采购,把急需物品药品第一时间送到村民手中。群众生病需要就医,他第一时间联系村医和卫生院,协调转诊。对有生活困难的群众和精准扶贫对象,他和村干部包保到户到人,总是给予特别照顾,定期嘘寒问暖。刮风下雨,标语掉了又贴,横幅破了又换;小喇叭的声音传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宣传车里重复播放着市防指的告市民书、倡议书、上级文件通知和涉疫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时间久了,群众理解了工作队的不易,有些村民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保护我们,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很多青年志愿者自发加入到防控队伍中来,支持工作、齐心抗疫的越来越多,不带口罩、打牌聚集的越来越少,自觉居家隔离的越来越多,出门闲逛聊天的越来越少,村子逐渐安静下来。
严守一线,展现军人担当
为落实战时纪律,胡卫刚和队员吃住在村。一张小桌是他们的工作台,一块门板是他们休息的床,一顶帐篷就是他们临时的家。30多个日夜,他们守在一线,至今未回过一次家门。当万家灯火俱灭,他们帐篷里的那盏灯总能守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村里每天需要二十四小时巡查,早上来不及吃饭,队员们就吃碗泡面了事。有一次夜间巡查中,胡卫刚发现一块玉米地里有七处火堆,第一反应是有人趁他们不注意在田里焚烧秸秆。他急忙召集队员,找来树枝将火打熄,忙到了当晚近10点。这样的紧急扑火,工作队遇到好几次,极少数村民闲不住不听劝阻,令工作队十分苦恼。“春耕时间到了,村民要打田、施肥,要完全阻止很难。”这是胡卫刚对未来疫情最担心的事情。“但是,不论如何,我都要坚持下去……”
在防疫的路上,胡卫刚既当战斗员,又当消防员,既当宣传员,又当快递员,战场换了,阵地变了,但他作为党员的初心没改,作为军人的本色未变。一朝入伍,终生战士。关键时候冲得出,危难之时顶得住,舍得小家顾得大家,“坚持”是他的承诺,也是他的战斗法宝,“坚持”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