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胡振华:在脉旺抗疫的12个昼夜
元月27日大年初三的下午,我突然接到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陶勇同志的电话,说要增派我到脉旺镇参加抗“疫”工作,要求在28日上午8点半到法院集合赶赴脉旺镇受领任务。我和李德安同志准时出发,因大雾弥漫,我们赶到脉旺镇的时候已是10时许,我被指派到刘坮村督导工作,李德安被指派到桃鹤洲村。 来镇上接我去刘坮村的是村支部书记邹建洪同志。一眼望去,邹书记六十上下的年纪,一张黑红的脸庞透着憨厚,显得亲切和友善。一路上邹书记不断给我介绍村情:刘坮村位于脉旺镇东偏北方向,距镇政府3km左右,紧临老荷沙线,交通便利,经济条件好。全村共有280户,人口1024人。现在实际居住人口744人,其中从武汉返乡99人。
按组织部要求,这次工作队员都要在村里吃住。邹书记就执意要将我安排在他家里,毒魔猖獗,人人防护为先,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决不能为村民添难添堵,于是谢绝了他的好意,自愿住进了条件简陋的村委会里。我打扫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用8张课桌拼成一张床,铺上行李,这就成了我生活战斗的地方。 疫情工作看似单一,但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村里的3名干部整天忙得团团转。不知不觉中我也从一名“指挥员”变成了“战斗员”,帮他们入户登记,守卡点,测体温,利用警车在村里加大宣传力度。协助成立了一支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工作队,储备抗疫力量。党员们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村里的有为青年,有的自觉要求加入疫情突击队、巡逻队。其中有一村民还在卡点写了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坮村的村民很纯朴,大疫面前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听从号令。从单纯地佩戴口罩,到足不出户,再到关门闭户,村民们都配合做得非常到位。如今村里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一起疑似、确诊病例,是一个安全村、祥和村。每每深夜我拖着疲惫回往住处,望街旁路灯射出的柔媚的光辉,看静谧已熟睡的村庄,我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村民平安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受点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
不知什么原因,来到村里的第二天起,我的喉咙就开始有点发痒,吃了药片也不见效果,后面发展到有咳嗽的冲动,但体温一直正常,没有感冒的迹象,人的食欲好,精神也好,我自信没有大恙,可能是被消毒液伤害了呼吸道。但考虑到工作纪律的要求,也为刘坮村村民安全着想,2月7日我向院领导作了病情汇报,8日院里决定让我回院观察治疗。我就这样结束了在刘坮村未竟的抗疫工作,尽管有千般不舍和遗憾,但只要疫灾不灭,身体许可,我随时听从召唤,准备着再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