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企业”面临“强清算” “真担当”化解“燃眉急”
近日,汉川市人民法院在处理公司强制清算案件中,严格贯彻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理念,以实质性化解纠纷为导向,全力挽救仍有经营价值的市场主体,成功调处了2件公司强制清算案件,为两家仍有发展前景的 “富”企业化解了燃眉之急。
“法院+工商联”联动 破解发展难题
湖北某商务公司由A、B、C三位股东组成,分别占股40%、40%、20%,因经营理念不合,股东A与B、C之间产生分歧,致使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股东A遂向法院申请公司强制清算。在受理该案件后,合议庭通过查阅案卷材料和走访调查,发现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主要从事酒店管理、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建设面积3万余平米,净资产达到数千万,连续多年盈利,不仅保障了50余人的稳定就业,并且为各类社会大型活动提供了场所和后勤支持,如果贸然清算会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合议庭第一时间启动“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与市工商联取得联系共同商讨如何化解纠纷,组建了“法院+工商联”工作专班,通过立足企业实际情况,以均衡保护各方权益为着力点,专班认为此案中股东仍存有共同利益,若能促成各方调解,不仅能以最大化保护股东利益,也能挽救企业于生死存亡之中。
经过三次沟通协调会,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分歧不断减少。会议中,合议庭和工商联特约调解员耐心向股东及其代理人释法说理,分析利害关系,尽最大可能化解股东之间的矛盾,最后成功促成公司股东之间形成公司继续生产经营形成新的决议,让该企业摆脱了困境。
线上线下发力 化解股东矛盾
在湖北某材料公司强制清算案中,由于该公司的9位股东之间矛盾争议较大,从而导致公司难以形成股东决议,最终因经营不善于2022年停产歇业,为化解公司僵局,其中一名股东向法院提出清算申请。
合议庭在充分研讨后,考虑到该公司为地方招商引资企业,停产之前经营状况良好,年产值高达千万,产品供应全省内外,在湖北省享有一定知名度,第一时间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共同进行研判,鉴于本案股东人数较多,合议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召开了股东协调会,在会议中,合议庭主动解释、认真释法,对公司现状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向股东们传达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最终在合议庭的努力下,股东达成和解意见,化干戈于玉帛,同意继续生产经营。
上述案件的顺利审结为汉川法院依法妥善审理好公司强制清算案件积累了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下一步,汉川法院将充分发挥商事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挽救危困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生产经营风险,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