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汉川法院又在全省法院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来源: 办公室 时间:2023-10-17 17:13:04

725日,湖北高院召开全省法院传达学习全国大法官研讨班精神暨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汉川法院作为全省9家代表之一作经验交流发言。会上,汉川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志坚以《把牢实质化解三道关寻求行政争议最优解》为题,介绍了汉川法院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经验和做法。

 微信图片_20230727111226.jpg

近年来,汉川法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法院党组关心指导下,探索实施1+2+N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取得新成效。去年以来,汉川行政纠纷共268件,进入化解程序188件,实质化解132件(诉源化解71件、诉前化解49件、诉中化解12件),化解成功率70.21%,行政案件裁驳率8.9%。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把牢实质化解三道关,寻求行政争议最优解

7.25 陈志坚院长在全省法院会议上作经验交流.jpg

一、源头预防治未病,把牢纠纷萌发关

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发挥“1+2+N”联动机制作用,最大程度预防行政争议发生。一是服务党委决策做到主动参与党委政府决策,通过府院联席会商、提供咨询意见、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等方式,保障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法治化。去年以来参与汉川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重点案件会商研判会37场次,沿江高铁拆迁项目采纳法院建议顺利推进。行政庭庭长入选汉川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咨询专业人才库,参与文件审查4件。二是防范风险隐患做到推动汉川市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实质运转,中心设在市信访局(综治中心),派法官常驻值班,接受市化解委领导,联合检、司及行政机关,参与行政纠纷风险研判和预警。市政府定期通报化解中心工作情况,互通信息,研判形势,将行政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融入基层治理做到结合人大代表家站与人民法庭联动工作,做实“1+2+N”“N”,全市挂牌45个人民法庭驻人大代表家站工作室,将司法神经末梢延伸到最基层,通过代表说理、法官释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今年以来,代表+法官化解镇级行政争议3起,预防潜在纠纷8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二、诉前调解治欲病,把牢争议成讼关

针对已经形成纠纷到法院起诉的行政争议,充分运用诉前调解机制,尽力化解在诉前。一是完善调解平台。除市级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外,在院诉服窗口设立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室,返聘行政庭退休老法官担任调解员,各行政机关明确调解联络员,依法开展行政和解、调解工作。二是扩容调解资源。聘任有专业知识的专家人才为陪审员、调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乡贤五老等加入特邀调解组织,发挥他们专业知识和熟悉民情优势,提高调解成功率。黄龙湖研学基地诉汉川某局行政强制案,通过引入专家调解,指导该公司制定科学整改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加强诉调对接。立案庭收到行政起诉状后进行登记,先转行政庭审查是否立案,认为具备实质性化解条件的,要求行政机关限期制定实质性化解方案。征得行政相对人同意后,分类推送到行政机关、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室进行诉前调解。去年以来委派调解行政案件96件,成功调解49件,调解成功率51.04%

三、诉中化解治已病,把牢审理质效关

发挥诉讼托底作用,对诉前调解不成或不符合调解条件的行政案件导入诉讼程序,促进争议高效化解。一是以一把手出庭为关键,增强庭审效果。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推动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在庭前对一把手出庭明确具体要求,并就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提出关键意见,促进出庭要出声、出声要出彩,切实有效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今年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11%二是以司法建议为重点,发挥司法外溢效应。结合案件审理,对行政诉讼高发领域进行排查梳理,充分运用司法建议、行政审判白皮书等,对行政执法提出预警及治理建议。去年以来共发送司法建议9条,回复率100%。充分运用法治讲座、庭审观摩、巡回审判等形式加强普法教育,开展普法活动7场次,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以重大案件督导为抓手,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针对行政相对人人数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与公信力的行政案件,由化解办直接提请本级政府主管领导督办,由涉诉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牵头化解,化解过程与结果报本级政府备案。某船厂诉市政府拆迁补偿一案,市化解办提请市领导督办,经过3次联席会议、8次协调会,达成补偿协议,成功解决纠纷。去年以来,诉中化解行政争议12件。

下一步,汉川法院将继续紧盯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学习借鉴兄弟法院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化解机制,巩固成效,为全省行政审判工作作出新的贡献。